摘要:廣東童謠,亦稱廣東兒歌,是泛指流傳在華南一帶的地道小孩子所唸和唱的歌謠,是民間的地道俗文學,文字記載稀少,多為口耳相傳、沒有旋律的韻文短句,亦有部份廣東童謠是有旋律,可以吟誦或詠唱的,是小孩子最早接觸到的文學作品。
廣東童謠,亦稱廣東兒歌,是泛指流傳在華南一帶的地道小孩子所唸和唱的歌謠,是民間的地道俗文學,文字記載稀少,多為口耳相傳、沒有旋律的韻文短句,亦有部份廣東童謠是有旋律,可以吟誦或詠唱的,是小孩子最早接觸到的文學作品。
▲?排排坐,食粉果(摘自《老廣新游之廣府童謠》)
這些廣東歌謠,有哄孩子入睡、弄兒和逗兒乖乖的親子兒歌、有遊戲童謠,那就是那些衍生在童謠遊戲中的口令,在孩子世界中出現(xiàn)的順口溜 ; 還有孩子在日活生活中聽到的市集叫賣小唱,勞工叫號,以及大人為教導孩子認識四時景物、學習自然現(xiàn)象、薰陶孩子的性情,培養(yǎng)論理品德、文化風俗而編寫的知識童謠, 也有一些與地方風俗、人物、時節(jié)有關的民俗童謠等等。
這些童謠,一度在華南地區(qū)廣泛流傳,家傳戶曉,甚至飄洋過海,流傳到世界各地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如星馬、印尼、美國三藩市、南美秘魯?shù)鹊亍?/p>
親子兒歌的歡樂世界
這些歌曲,有親子兒歌,有從前母親為哄孩子入睡的催眠曲,和孩子玩耍的逗兒曲、哄小孩不要吵的、哄小孩吃飯飯、尿尿和痾屎屎的哄兒曲。
催眠曲中,最為人熟悉傳統(tǒng)兒歌,有《雞公仔》、《落大雨》、《噯咕乖》等,和手抱的小小孩玩耍的逗兒曲《點蟲蟲》,教孩子學行的有《行行》,「行行, 行行,行到街邊執(zhí)個橙」; 哄兒曲有哄小孩吃飯的《食mum mum》, 哄小孩屎屎尿尿的有《痾唔唔, 痾臭臭》等等。
至於唱得街知巷聞的催眼曲《月光光》,其實是一首創(chuàng)作歌曲,由喬飛作曲、潘琳作詞,譜成於1958年。香港的民歌歌手胡佳於1968年,將此曲收錄於她的民歌唱片之中,促成了此曲的傳播,更得到廣大的民眾所喜愛。
傳統(tǒng)的催眠曲,都是介乎於吟誦與歌唱之間的短曲,以歌非歌,曲無定調(diào),文無定句,吟誦者更會隨自己的心意,隨意加減。
永遠玩不完的兒童遊戲、唸不完的兒戲口令
在孩子的世界裡,有許多不知出處、來自何方的兒童遊戲,簡單的猜程尋、唸一句「程尋磨鉸叉燒包,老鼠唔食豆沙包」,就可以樂上半天,小小孩還可以在何時何地,都可以玩著《何家公雞何家猜》這猜枚遊戲,唸著「何家何家何家猜,何家小雞何家猜,何家公雞何家猜,何家母雞何家猜」這口令,就玩?zhèn)€不亦樂乎。香港的小朋友,近年來還愛玩《See See Madam》 這一個猜枚的變奏遊戲,唸著是「砰澎砰澎砰澎猜,砰澎See See Madam 砰澎猜,砰澎Sorry Madam 砰澎猜,砰澎Go to toilet砰澎猜」 的口令,同樣的玩得開開心心,當然,孩子愛玩的,還有「小明小明小小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火車蜎山洞」的《小明小明小小明》,其實,這小小遊戲,也是另一個「猜程尋」的玩法。
只要有兒童,就有新的遊戲、新的口令。從前的年代,我們的爸爸媽媽,愛玩的是《香雞點豉油》、《菊花菊花幾時開》、《椰子夾酸薑》,傳統(tǒng)的遊戲,今天很少兒童愛玩了,差一點就要被大家遺忘了。但,當舊的一批兒童遊戲要向大家告別之時,新的遊戲又粉墨發(fā)堂,孩子的世界中,又多了一些新的兒童遊戲、遊戲口令了,如《007, 入子彈》、《龍蝦、屎屎》等。
得意搞笑順口溜
小朋友也是淘氣的,從不知天高地厚的。課餘,孩子會弄出一些非常搞笑的句子,二次創(chuàng)作歌詞,弄得人哭笑不得,但,孩子的心,是善良的,這些惡搞並沒有惡意的。
生活在廣州的朋友,一定會記得這些順口溜,大家一定會記得《肥仔個頭》中的句子 : 「肥仔個頭,大過五層樓,肥仔隻手,幼過荷蘭豆…」, 還有來自香港的《握握手,好朋友》中,搞笑的惡搞詞,令你哭笑不得?!肝瘴帐?, 好朋友,我做皇帝你做狗,我上樓梯你跳樓….」, 「小明愛上陳松伶,一於衝入電視城,撞倒郭富城,嚇死劉嘉玲….」, 較傳統(tǒng)一點惡攪童謠,像傳統(tǒng)的《老鼠偷蘿蔔》中口句子,「日頭光白白,鼠摸偷蘿白,盲公睇見,啞佬嗌賊….」這些句子,就笑得當年的孩子大了嘴巴
知識童謠甚有趣
從前的長輩,總是希望孩子長大成龍,為孩子撰寫了《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在民間,也流傳了很多做人的至理名言,諺謠,收錄成為《增廣賢文》。做長輩的,還會寫一些節(jié)日歌謠、風俗歌謠,讓孩子好好的學習,這些知識童謠,有謎語兒歌,像《一點一劃長》、接龍兒歌,像《月光光》,「月光光,照地堂 , 年卅晚,摘檳榔 , 檳榔香,買子薑,子薑辣,買菩達,菩達苦,買豬肚,豬肚肥,買牛皮….」一個接一個的名辭,在孩子拍著手兒唸完這一個接龍的連鎖歌謠,差不多就在不知不覺中學識了。說長輩說,那些年在街頭巷尾以說唱為生的街頭藝人 能以唱木魚、唱龍舟的方式,把整本三字經(jīng)、千字文、孝經(jīng)等,完完整整的唱出來呢 !
地方風俗、人物歌謠的民俗兒歌
廣東童謠中,有不少歌曲都是以地方、風俗、人物作中心的,記載節(jié)日的歌謠,有《秋風吹》、《八月十五是中秋》、《九月九》、《人拜我又拜》等,記載地方風俗的,有《黃大仙有個菩薩仔》、《開船到惠陽》,談及人物的,有《阿駝駝》、《大姐嫁,阿妹愁》,記載風俗習慣的,有經(jīng)典的《氹氹轉(zhuǎn)》等等。
民間生活小唱 – 勞工叫號、市集叫賣調(diào)
昔日的街頭巷尾,流傳著很多雖勞工叫賣,民間生活小唱,如以磨鉸剪鏟刀為活的小工會穿街過巷的高聲叫喊著「磨鉸剪鏟力,鏟力磨鉸剪…」, 以修理舊東西的小工會沿途高叫「整爛風爐補銻煲」,還有收賣佬沿途高唱「收買爛銅爛鐵 ,收買舊報紙….」.
在市集上,還有許多孩子會熟悉的叫賣句,賣油器、白粥的小販會叫著「開蒞,白粥油炸鬼….」, 賣艇仔粥的會叫著「蒞啦 ! 好靚艇仔粥….」, 街市賣菜的嬸嬸也常常吊高聲子叫著 「三毛一斤白菜仔,好靚白菜仔噫…..」, 這些街頭市集的叫賣小唱,彼起此落,靜心的聽,就有如平民的交響曲。
廣東童謠歌曲化
一直以來,廣東童謠都是以唸白為主的,只有民間生活小唱,是以類以歌曲的形式出現(xiàn),但也只是片段式的歌曲,一句起,兩句止。
1950年,香港的黑白電影開始發(fā)展,不少電影,亦有引用廣東童謠作插曲用,出現(xiàn)過《噯咕乖》、《飛機欖》的歌曲,但這些可歌曲,仍停留粵曲腔的小調(diào)歌曲,未被群眾廣為接受,直至1956年,香港的周聰先生以民間金句入曲,寫成電影《家和萬事興》的同名主題曲,此曲後經(jīng)韋然先生(筆者)修定,成為日後流傳廣泛的《一枝竹仔》了。
1955 – 1960年間,廣東也曾有過一個廣東歌謠的采風活動,在些期間,就曾經(jīng)有不少經(jīng)典的童謠被改編為歌曲,如新版的《落大雨》、《雞公仔》、《麻雀仔》、 《月光光》等,這批歌曲,最受到群眾歡迎的,就是喬飛在1958年以潘琳寫的歌詞譜成的新版《月光光》。潘琳女士把原是連鎖接龍的遊戲歌謠《月光光》,改寫為一首溫情的孩子催眠曲,是一首十分優(yōu)秀的作品,但其他的改編歌曲,也許是歌曲中的訊息有點沉重,這批歌曲,並沒有廣泛流傳開來。
1976 -80年期間,香港的韋然先生(筆者) 於香港進行了一個的廣東童謠采風活動,並把搜集回來的三百多首廣東童謠,加以分類,改編,寫成廣東童謠三百首,又把其中部份歌曲,灌錄成六輯廣東童兒歌歌曲錄音帶,收錄了其中的80首廣東童謠,其後並由香港政府音樂統(tǒng)等處出編了《廣東歌謠選》,作為香港中、小學校的輔助教材,收錄了五十首由韋然先生整理或創(chuàng)作的廣東童謠作品。這批歌曲,隨著中國國內(nèi)的改革開放政策,適逢其會的傳入了廣州,再傳到整個華南地區(qū)。
韋然先生整理的歌曲,是在童謠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作,大部分歌曲,採取了外國兒歌歌曲的曲式,旋律流暢,簡易。這些歌曲在出版後,在民間牽起了一片廣東童謠兒歌的熱潮,還透過翻版和翻唱而廣泛流傳起來,成為街名巷聞的音樂作品,如《何家小雞何家猜》、《洗白白》、《雞公仔,尾彎彎》、《落大雨》、《排排坐》、《光陰好》、《睇牛仔》、《椰子夾酸薑》、《磨鉸剪鏟刀》、《床前明月光》、《排排坐,吃果果》、《氹氹轉(zhuǎn),菊花園》、《排排坐、吃粉果》、《小明小明小小明》等等歌曲,在華南一帶、以至流傳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聚居的地方, 這些歌曲,都是70後和90後揮不去的集體記憶。
1985年,廣州的流行歌歌手曾詠賢先生在他的一輯以翻唱港臺為主的唱片中,灌錄了由他編寫的新版《落雨大》,其後此曲在90年中,由廣州音樂人賴廣益先生改編為合唱歌曲,並在一音樂比賽中得獎,歌曲繼而在廣州流傳開來 。
1989-1991 年間,廣州的音樂人司徒抗先生應中國唱片公司黃寶姬女士的邀請,將近六十首廣東童謠譜曲,是廣東童謠歌曲化的中堅,為廣東童謠歌曲化提供了很好的資料。司徒抗先生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以傳統(tǒng)的廣東童謠問字取腔,也有少部份在廣東童謠在譜曲的過程中,有過適當?shù)膭h改,但主要還是以問字取腔的方式創(chuàng)作,先詞後曲,在有限的條件下,司徒抗先生譜寫了多首優(yōu)秀、旋律動聽的歌曲的,如《白欖仔》、《門口一棵竹》,歌曲都十分動聽。司徒抗先生所譜寫的廣東童謠兒歌,最為人知的,有《點蟲蟲》和《麻雀仔》等。
2000-2010年間,廣州音樂人黃毅成以廣東童謠,廣東文俗創(chuàng)作了兩輯名為《唱好廣州》的歌集,引用了大量廣東童謠歌曲元素,把《月光光》、《雞公仔》、《落大雨》這些新寫作的廣東童謠兒歌,都剪接的歌曲中,而中以廣東童謠《肥仔個頭》作元素譜成的同名歌曲,是廣州青年人最喜愛的歌曲之一。
2010年起,廣州唱作音樂人陳一暢改編了不少廣東童謠歌曲,如以司徒抗先生《點蟲蟲》一曲再改編的新版的《點蟲蟲》、又全新創(chuàng)作的《陳皮謠》、《獨占鰲頭》、《木綿》等歌曲,都受到大家的注目,成績不錯。
廣東的音樂怪傑陳輝權,近年來,也寫作了不少與廣州有關的歌曲,寫過一首很有地方色彩風味的《飛機欖》歌曲,同時,也整理了多首廣東童謠風味的歌曲,頗受人著目。
粵語童謠的功效
童謠兒歌是孩子成長的玩伴,每一首親子兒歌,都撫慰著孩子的心靈深處、活潑的兒童遊戲歌曲,是孩子不需付費,但可以唱出來的娛樂工具、不單可以娛樂孩子的身、心、靈,還可以熏陶孩子的情性、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孩子的知識歌曲、風俗歌曲、德育歌謠,更可以讓孩子在唱唱遊遊之中,學習在禮儀,認識四時事物、自然現(xiàn)象、學習生活常識的、認識地方風俗和習慣。
廣東童謠的歌曲化文化工程
廣東童謠歌曲化,是廣東童謠的承傳與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里程,也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廣東童謠歌曲化,讓廣東童謠脫離了口耳相傳的地步,成為音頻及視頻的音樂製成品,方便了廣東童謠的傳播。廣東童謠歌曲在80年代初在華南一帶廣泛流傳,主要是因為這些歌曲,都給灌錄成錄音帶,方便電臺播放,易於傳播之故。
廣東童謠是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的良好素材,而廣東童謠包含在字裡行間的嶺南文化和風俗色彩,極為豐富,這些含有地方色彩的兒童歌曲,讓孩子唱起來,會認識到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節(jié)日和風俗,會培養(yǎng)出孩子的自己身份的認同,讓孩子會更熱愛自己家鄉(xiāng)和國家。
廣東童謠也是非廣東人學習粵語的橋樑。沒有在小時候?qū)W習粵語的小朋友,多唱粵語童謠,可讓小朋友在唱唱遊遊中學識的如何講粵語,引起小朋友學粵語的興趣。
嶺南童謠節(jié)與廣東童謠的推廣
在2015和2016年,廣州一連舉行了兩屆《嶺南童謠節(jié)》。這活動是嶺南文化的一個喜訊,可以直接帶動各學校更極積的投入廣東童謠的各類活動,推動新廣東童謠歌曲的創(chuàng)作。
目前,廣東童謠歌曲也受到現(xiàn)代電子化所影響,大家到網(wǎng)上聽歌,再不購買CD了,由是一來,兒童唱片失去了僅有的商業(yè)價值,沒有了商業(yè)市場,也難以找到投資者出版兒童歌曲了。
廣東童謠推廣另一個最大的困難,是播放平臺缺乏。今天的電臺和電視,都沒有播放兒童歌曲的平臺,再加以資源有限,部份兒童歌曲的製作水準不高,有關的MV視頻,水準參次,加以能熟悉寫作粵語歌曲的朋友不多,很多新寫的粵語童謠,拗字嚴重,也會失去粵語歌曲應有的色彩,不協(xié)音的粵語歌曲,成為了歌曲流傳的阻礙。
對廣東童謠的未來發(fā)展,相對而論,是樂觀的,主要是近年來,不論在澳門、香港和廣州,投入粵語歌曲創(chuàng)作的年青年多了很多,有一部份朋友,亦有粵語兒歌的創(chuàng)作。
其二,各地方政府對兒童歌曲的政策,也比以前較為重視。在廣州,嶺南童謠節(jié)的推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對而言,香港對兒童音樂的發(fā)展,就比較冷淡了。
其三,電子媒體雖然是很小眾的,但最低限度,它的出現(xiàn),打破了電臺的霸權主義,讓一般人也可以自主音樂,自己開設自己的天地,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韋然先生(筆者) 以廣東童謠作素材寫成的《小明上廣州》,就是透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傳播,成為新一代神曲,在粵港澳三地,同樣流行。
?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韋然,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廣東童謠的承傳與發(fā)展淺說》http://m.csd7.cn/column/1001.html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