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算有趣,也頗有點沉重。

本來,廣州話有一整套獨特的親屬稱謂,如阿爺(祖父)、阿嫲(祖母)、老竇(父親)、姨仔(小姨)、家姐(親姐姐)、細佬(弟弟)、孫(孫子)、塞(曾孫)、外父(岳父)、疏堂大佬(堂哥)……數百年不變,要讓孩子們熟悉這些稱謂以便在親戚聚會中“識得叫人”,得花上不少時日為之“啟蒙”。

但這套稱謂的“完整性”自上世紀80年代始被打破了。1980年,我國推行了“城鎮(zhèn)人口獨生子女政策”,這項“基本國策”一推就是35年。在廣州,獨生子女們最直接的就是沒有兄弟姐妹,他們的親屬概念中就沒有“大佬”、“細佬”、“家姐”、“細妹”;而他們的后代則不知叔、伯、姑、舅、姨、疏堂、表(哥、弟、姐、妹)等等為何物;由此滾雪球般,如果“只生一個”的國策永遠推行下去,那么一大批親屬稱謂就必然走向消亡。

所幸(也是語言之幸),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及時覺察到我國人口紅利消失、臨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調等嚴重問題,及時在18屆五中全會上作出了“完善計劃生育戰(zhàn)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決策(即“二孩政策”),徹底終結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及時制止了我國向“老齡化社會”下滑??陀^上,也“拯救”了一大批走向消亡的廣州話親屬稱謂語匯。

下面盤點一下這些幾乎要走向消亡的語匯:

一、平輩(與普通話同的如“姐夫”、“妹夫”等不列入)

大佬(大哥);二佬(二哥);家姐(姐姐,前可冠以“大”、“二”、“三”等排行,不過除非超生,以后罕有后面排行,下同);

家[ga5](“家姐”的省略語,可冠以排行);大姊(長姐);細佬(弟弟);細妹(妹妹);阿嫂(嫂子,可去“阿”冠以排行);細嫂、細嬸(弟婦);老襟、孖襟(連襟,兩姐妹的丈夫);嬸母(妯娌,兄和弟之妻);老表(表親);大伯(夫之兄);細叔、叔仔(小叔,夫之弟);姑奶、大姑(夫之姐);姑仔(夫之妹);大舅(妻之兄);舅仔(妻之弟);大姨(妻之姐);姨仔(妻之妹);大?。ù缶酥蓿?;細?。ň俗兄蓿皇杼么罄?、細佬、家姐、細妹(堂兄、弟、姐、妹;其配偶按兄弟姐妹配偶稱謂前加“堂”字);禾杈髀兄弟(堂兄弟);姑表、姨表(分別為姑姑和舅、姨方面的同輩子女,一概稱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其配偶按兄弟姐妹配偶稱謂前加“表”字)。

 

二、長輩(與普通話同的不列入)

阿伯(伯父,可去“阿”冠以排行);阿叔(叔父,可去“阿”冠以排行);伯娘(伯父妻,可冠以排行);阿嬸(叔之妻,可去“阿”冠以排行);姑媽(父之姐,可冠以排行);姑姐(父之妹,可冠以排行);姑丈(姑媽或姑姐的丈夫,可冠以排行);舅父(母之兄弟,可冠以排行);妗母(舅之妻,可冠以排行);姨媽(母之姐,可冠以排行);阿姨(母之妹,可去“阿”冠以排行)。

上述若是“父系”一族,分別稱謂為:疏堂(堂)伯;疏堂(堂)叔;疏堂(堂)伯娘;疏堂(堂)嬸;表伯;表叔;表嬸;表姑媽;表姑姐;表姑丈。若是“母系”一族,上述稱謂分別為:表舅父;表妗母;表姨媽;表姨。

若是再長一輩,稱謂為:伯公(爺之兄);叔公(爺之弟);伯婆(伯公之妻);叔婆(叔公之妻);姑婆(爺之妹);丈公(姑婆之夫);舅公(祖母之兄弟);妗婆(舅公之妻);姨婆(祖母之姐妹)。皆可冠以排行。這些稱謂按父系或母系分別前加“堂”或“表”。

 

三、后輩(與普通話同的不列入)

侄仔、侄女(兄、弟的子女);堂侄、堂侄女(堂兄弟的子女);表侄、表侄女(表兄弟的子女);外甥、外甥女(妻之兄弟的子女);姨甥、姨甥女(妻之姐妹的子女);表外甥、表外甥女(妻之表兄弟的子女);表姨甥、表姨甥女(妻之表姐妹的子女)。

再下一輩大致上在上述基礎上加一“孫”字,如“姨甥孫”、“表侄孫女”;從略。

肯定還有遺漏。讓我們?yōu)橄乱淮?、兩代、三代計,共同來“搶救”這些關乎禮貌語言的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