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圣誕前夕,九龍失陷后,省、港、澳水路交通中斷,各國往來于香港的航線,也一律停航;甚至連市區(qū)巴士、山頂纜車也停止服務。由于交通斷絕、停水停電,香港出現(xiàn)淪陷前的大混亂了。米鋪的米價,呈野馬脫韁狀態(tài),暴漲150%,仍被搶購一空;市面上的梅菜、咸蛋、咸魚、餅干、面條、粉絲,凡是可食之物,均被沽空搶盡。驚恐萬狀的市民在政府糧站外面大排長龍,從早到晚,人潮洶涌,甚至連空襲也不能讓他們散開。港島所有戲院都被征用做戰(zhàn)時糧食平糶站,頭戴鋼盔,腰間懸著一束麻繩的后備警察,在場維持秩序。
馬爾比將軍對港島的防務,進行了重新調(diào)整。把從新界、九龍撤回的軍隊,分為東部旅和西部旅,東部旅負責防守銅鑼灣、北角至西灣、大潭至赤柱及淺水灣等地;西部旅負責防守西環(huán)、中環(huán)海軍船塢、薄扶林至香港仔、壽臣山等地。堅決防止日軍在港島登陸,建立灘頭陣地。
丘吉爾曾多次致電楊慕琦,命令他死守到底,口口聲聲說“全世界都在看你,我們期望你能抵抗到底,帝國的榮譽在你手”,但英軍在香港僅有的五架軍用飛機被日軍炸毀后,維港內(nèi)的三艘驅逐艦,其中一艘被炸沉,其余兩艘則負責將英軍家眷撤往新加坡。留下保衛(wèi)香港的軍艦,只有幾艘炮艇。他們有什么本錢抵抗日軍呢?
人們開始還指望在新加坡海面的東方艦隊能夠趕來增援,但12月10日傳來的消息卻是:威名赫赫的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已被日本空軍擊沉,而日軍只付出了損失一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兩架一式陸上攻擊機,27架飛機受損和21名機組人員陣亡的輕微代價。消息對香港守軍的士氣是沉重的打擊。英軍既失制空權,再失制海權,剩下只有陸地上一萬多英軍、加拿大軍、印度兵和義勇軍,而他們要面對的,是由酒井隆所指揮的五萬精銳日軍,從海、陸、空三方面對香港進行全面的、立體的進攻。
這時,馬爾比忽然想起了一個人——國民黨駐港澳總支部主任委員兼國民政府駐港軍事代表陳策。如果國民黨軍隊能夠從廣東方面打擊日軍后路,對香港之戰(zhàn),將起極大的幫助作用。陳策是廣東瓊山人,曾任海軍第一艦隊總司令及海軍學校校長等職。1936年出任虎門要塞司令。由于他的左腿有疾,不暇醫(yī)治,日益嚴重,1938年赴香港就醫(yī),在法國醫(yī)院鋸掉了左腿。
獨腿將軍陳策
馬爾比匆匆約見這位獨腳將軍,同時把廣州淪陷后,敗退到香港的五百多名中國官兵,從集中營中釋放出來,編入了義勇軍,并送來左輪手槍75支、手榴彈20箱,交由陳策指揮,與英軍一起守衛(wèi)維多利亞城。
這五百多兵中國官兵,是廣州淪陷后失散的國軍部隊,來自中央炮兵連、一五一師九零四連和虎門衛(wèi)士隊等單位,一度退到沙頭角,合編成幾個營,繼續(xù)節(jié)節(jié)抵抗,人稱“沙頭角孤軍”。他們英勇無畏的行動,并不比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有絲毫遜色,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不僅苦守陣地,還組織過對橫崗日軍的夜襲。最后因寡不敵眾,傷員過多,被迫退入香港新界,被港府解除武裝,先后軟禁在九龍馬頭涌難民營和亞皆老街“孤軍營”,人稱“香港中國孤軍”,或“香港孤軍”。
陳策告訴馬爾比,有兩個師的中國軍隊正兼程南下,馳援香港。馬爾比大為振奮。消息也在市民中傳開了。薩空了12月15日的日記寫道:“今日報載中日軍隊已在淡水接戰(zhàn),華軍為了配合英軍作戰(zhàn)自日軍背后進攻。如果這種進攻力量較大,敵軍自會感覺威脅,目前香港中國人的希望漸漸轉向中國軍隊的反攻,而不再希望英軍的增援了!”然而,事后證明這個情報并不正確,陳策所說的援軍沒有開往香港,而是轉道參加長沙會戰(zhàn)去了。
日軍在12月13日第一次派人向楊慕琦總督勸降,被其拒絕??偠较铝畎延吐榈匦≥喒镜?2艘輪船,全部鑿沉,以阻滯日軍登陸,并向全港軍民發(fā)出通告,誓言抵抗到底。華人社會名流羅旭和、羅文錦、譚雅士等人,在電臺聯(lián)名發(fā)表講話,呼吁民眾支持當局堅守港島,“直至蔣委員長精兵到達”。陳策亦以“中國政府駐港中委”身份發(fā)表談話,響應港督保衛(wèi)香港的廣播,呼吁僑胞“共起保衛(wèi)香港”。整個港島的輿論空氣,彌漫著一種共筑血肉長城的悲壯感。
陳策(中)
然而,號稱可以固守一年以上的香港,僅18天就陷落了。許多人猝不及防,最初人們以為日軍一定是從海上入侵,一旦香港淪陷,可以撤回九龍;九龍陷落,可以撤回國內(nèi),沒想到日軍從陸路殺來,先攻下九龍,把通往國內(nèi)的交通完全切斷。大批國內(nèi)的軍政要人、社會名流、文化精英,全陷在孤島上了。
楊慕琦在下達投降命令之前,曾與當時在亞細亞行的陳策通過電話,把決定通報給他,陳策斬釘截鐵地回答:“我是中國人,決不會向日本鬼投降!本人決計突圍,貴方如有人愿意相從,請即到亞細亞行來!”
楊慕琦聞言,感喟不已。他和馬比爾由于身份原因,是不會撤離的,必須留下完成投降手續(xù)。但他同意其他英軍高級軍官,如果愿意,可以追隨陳策突圍。最后,有75名不愿做日軍戰(zhàn)俘的英軍軍官和情報官員,集合到獨腳將軍陳策的身邊。
陳策換上一身干凈的中國海軍軍服,嘴里咬著一根雪茄,鎮(zhèn)靜如常,自有一種軍人獻身沙場的雍容氣度。他的這種神態(tài),感染了所有追隨他的英軍人員。在他們前去香港仔途中,發(fā)生了一件驚險的事情,當他們的車隊沿著布滿彈坑的公路,顛顛簸簸地朝碼頭開去時,遇上了日軍的一支巡邏隊。英軍人員嚇得毛發(fā)倒豎。這時,被陳策安排坐在第一輛車上的副官徐亨,從容站起來,用日語對日軍揚手高喊:“萬歲!”日軍以為他們是己方的諜報隊,也報以“萬歲!萬歲”的歡呼,讓他們的車隊順利通過。
突圍團隊的小艇曾在香港仔海面被日軍炮火擊中,圖中數(shù)人均為倖存者。前排左三為陳策
徐亨亦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畢業(yè)于黃埔海軍學校航??疲尤胫袊\?,追隨陳策在虎門、香港工作,擔任過永寧艦艦長。他不僅是海軍精英,而且是一位運動健將,在1934年的第十屆遠東運動會上,他是中國足球、排球隊的“雙料隊員”,后來又在香港水球隊當過前鋒,有“水球準星”的美譽。在各類國際體育賽事中,徐亨共榮獲八枚金牌。香港淪陷前,他以海軍少校的官銜,在陳策將軍身邊擔任副官。因為他曾駐日本,熟習日語和日軍的習慣,所以能夠從容應付。
下午4時許,車隊到達香港仔碼頭,當時碼頭還在英軍手里,他們并不知道港督已決定投降。為了避開日軍攻擊,五艘魚雷艇已駛往鴨脷洲隱蔽,現(xiàn)在碼頭只剩下一艘炮艇和一艘汽艇。陳策覺得讓魚雷艇來接運,目標太大,風險過高,于是當機立斷,命令大家乘炮艇和汽艇,趕去鴨脷洲和魚雷艇會合。
鴨脷洲,陳策突圍之處
他們的船剛駛出海面就被日軍發(fā)現(xiàn)了,密集的子彈向他們的船傾潑而來。這兩艘船都是沒有武裝的,在寬闊的海面上,成了挨打的活靶子。陳策、徐亨在海軍的戰(zhàn)友、曾任國民革命軍廣東海軍司令部秘書長的詹菊似,香港淪陷時,也被困在了孤島,直到1942年1月才冒險步行從香港逃回韶關。其哲嗣詹德能在《廣州文史》上,曾發(fā)表一篇記述陳策突圍經(jīng)過的文章《陳策和徐亨香港突圍記》,他寫道:
副官楊全因不習水性,不敢下海,勸陳策折返香港,陳策厲聲說:“返香港就是投降,你知道嗎?我們是有進無退,義無反顧!”他把全船唯一的一個救生圈塞給楊全,命令他隨自己泅到鴨脷洲。在場的人無不驚訝,陳策自己只有一條腿,手腕還受了傷,不僅不要救生衣,還要別人跟著他泅到鴨脷洲,真是愈危險愈鎮(zhèn)靜,益顯大將風度。
在徐亨的協(xié)助下,陳策率領眾人奮力游到岸邊。在鴨脷洲分別登上了隸屬皇家海軍中國派遣艦隊第二魚雷中隊的五艘魚雷艇,乘風破浪,直插南澳附近的東平洲島,準備突破日軍的封鎖,返回內(nèi)地。
當魚雷艇乘夜駛近東平洲時,一艘日軍的驅逐艦,忽然出現(xiàn)在前方,而且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他們。當時五艘艇只有三枚魚雷,根本不足以對抗。大家惶然不知所措。這時,因失血過多,正躺在艙里休息的陳策,喝令五艘魚雷艇一字排開,開足馬力朝日艦沖去。日艦見五艘魚雷艇快速逼近,以為它們要發(fā)射魚雷,匆匆掉頭遠遁。這一場虛張聲勢的“空艇計”,竟然僥幸成功,大家驚出一額冷汗。
陳策等人在南澳登陸后,得到村民的熱心幫助,晝伏夜行,避開日軍耳目,經(jīng)過五天跋山涉水,終于抵達日軍尚未占領的惠州。陳策率領72名中英官兵,從香港浴血突圍成功,轟動了全世界,英國報紙把陳策譽為“東方納爾遜”(英國帆船時代的獨臂海軍將領)。英國政府以英皇名義特頒予陳策“帝國騎士司令勛章”(K.B.E.),頒予徐亨“大英帝國榮譽軍官勛銜”最高勛章(O.B.E.)。中國政府晉升徐亨為海軍中校,調(diào)海軍總部任參謀。英國政府還在英倫制義肢的工廠挑選一名最優(yōu)技師來中國為陳策度量殘足的尺寸,回倫敦制造一只假腳贈給陳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