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鹽田區(qū)大小梅沙及龍崗區(qū)坪山鎮(zhèn)之間,有一個地方叫三洲田,以山青水秀,風光明媚著稱,被譽為深圳的“世外桃源”,散文家把它形容為“一塊幸而未經(jīng)過度雕琢的玉石”。

三洲田地處盆地,以前稱作“三洲田大寨”,翻過西北面的打鼓嶺,便是一馬平川的碧嶺。三洲田與碧嶺的大部分人都姓廖,有八十多戶人家,三四百人。如今這里屬華僑城開發(fā)的旅游區(qū)。連綿起伏的山巒,一望無涯的森林,海拔536米的打鼓嶺和海拔492米的小西頂,環(huán)繞著碧波蕩漾的三洲田水庫。這個水庫是華僑城景區(qū)、坪山新區(qū)坪山街道片區(qū)的食用水水源,水位在下半年水漲期可達310米以上。

從三洲田水庫眺望東方,那邊是面積達28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300至590米之間的馬巒山。山上林木繁茂,森森芊芊。最壯觀的是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溪流從云遮霧罩的山頂一瀉而下,時分時合,穿過密不透風的藤蔓草叢,在巨石間左沖右突,喧囂不已;時而從懸崖上轟然飛墜,聲如天際奔雷。透過迷蒙的陽光,處處飛珠濺玉,四周如煙似霧,有彩虹隱約凌駕其間。這是深圳最大的瀑布群。不少保存百年以上的客家圍屋,星星點點,散落在一圈圈茶樹像漣漪般擴散的茶山周圍。梅沙尖、高山蘭養(yǎng)植基地和大小三洲塘、紅花壢、騾馬峰水庫等地,煙蒼古木,云水碧漪,暖翠晴嵐,鳥啼花放,呈現(xiàn)著夢幻般的極致美感。

2005年,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有兩支調(diào)查隊,在華僑城鹽田綜合旅游區(qū)紅線范圍內(nèi),進行考古勘查,先后發(fā)現(xiàn)了37處歷史文化遺存,從東周至民國的都有,找到了不少東周時期的夔紋陶片、方格紋陶片和繩紋陶片;還有宋代的燒瓦窯和清代、民國的墓葬。不過,三洲田村一處非常重要的近代史遺址,卻已杳然無跡可尋了,那就是孫中山與興中會打響向大清王朝宣戰(zhàn)第一槍的地方。

歷史上每一場大的戰(zhàn)爭,都會引起社會變革。不是推動社會往前走,就是拉著它往后退。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往前走”與“往后退”的兩股力量,在中國膠著爭持。各式各樣的“改良”“變法”“革命”,此起彼伏,內(nèi)憂與外患并至,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間國家、民族、文化的命脈,存亡絕續(xù),懸于呼吸,其危如一發(fā)引千鈞。

孫中山,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廣東香山翠亨村人。清光緒五年(1879年),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光緒十八年(1892年),孫中山畢業(yè)于香港麗雅氏西醫(yī)學院,隨后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yī)。光緒二十年(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國最早的反清革命團體——興中會,正式亮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chuàng)合眾政府”的旗號。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干支為庚子年。北方爆發(fā)義和拳運動,繼而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太后和皇帝逃到遙遠的陜西省去了。孫中山認為這是在廣東發(fā)動反清起義的最好時機,他選中的發(fā)難地點,就是時屬歸善縣的三洲田。孫中山的好友、興中會成員之一的鄭士良(字弼臣),利用自己在三合會中的首領地位,召集了六百多名草鞋(會黨分子),大部分中新安縣的綠林好漢為主,還有一些來自嘉應的三合會會員,其中有52位興中會會員,孫中山負責在臺灣籌措軍火,鄭士良在香港接應。只要軍火一到,立即舉事。

深圳鹽田:辛亥革命出發(fā)地

深圳鹽田:辛亥革命出發(fā)地

三洲田起義總指揮鄭士良(右)與孫中山、陳少白合影

鄭士良等人在三洲田開了一家小店鋪和一家拳館,作為據(jù)點,聯(lián)絡四方草鞋。指揮機關設在村里的廖氏祖屋。為首的是一位叫黃福(一說他名叫黃遠香,外號“黃大福”)的南洋華僑,出生于龍華鎮(zhèn)禾坑村,也是三合會首領。棱角分明的黑臉上,布滿麻斑。他是鄭士良專門從南洋召回來,統(tǒng)領新安一帶會黨的。興中會發(fā)起人之一陳少白在《興中會革命史要》中寫道:“說也奇怪,他一回來,各處堂號的草鞋都會圍集攏來,只要黃福發(fā)一個令,真是如響斯應,無不唯唯照辦的。”可見黃福在三合會中地位與聲望之隆。

三山五岳的好漢聚集在三洲田村,引起了當?shù)厝说目謶?。廖氏家族的長老找到黃福,懇求他們不要在祖屋搞事。黃福把指揮機關轉移到馬巒村的羅氏大屋,但各路草鞋仍然集結在三洲田。官府不斷收到消息,都說肘腋之禍,隨時發(fā)生。官兵也開始向這個地方調(diào)集。鄭士良認為事已至此,橫九掂十,死活都要搏一鋪了。

閏八月十四,月圓之夜,蟾光如晝。八十多名草鞋組成的敢死隊,身穿白布鑲紅號褂,頭扎紅巾,在三洲田馬蘭頭幾間破屋里舉行祭旗儀式。馬蘭頭一作馬攔頭,據(jù)說原名為“麻欄”,“欄”在壯傣語中是“家”的意思,后來被不明原意而又自作聰明的人改為“馬巒”,復改為“馬蘭”。

大家在黃福帶領下,飲過雞血酒,齊聲宣誓:“劍起滅匈奴,同伸九世仇,漢人連立處,即日復神州!”黃福厲聲高呼:“眾位兄弟,百打百勝,到來就位!”大家轟然響應:殺那些過毛鬼、短命鬼、兇死鬼、銃打鬼去!到了下半夜,月掛中天,大地清明。敢死隊扛起長矛、大刀和幾桿破毛瑟槍、吉林炮,黃福身上系著幾只火紅的繡球,腰間插著一面小紅旗,左邊的褲腳卷起,右邊的褲腳放下,像戲班的武生那樣。只聽一聲吆喝,眾人便如出柙猛虎,從嶺岡頂沖下來。

 

三洲田首義

深圳鹽田:辛亥革命出發(fā)地
深圳鹽田:辛亥革命出發(fā)地

義軍很快圍住了蘭花廟,有人用長矛把門口的燈籠打落下來,當作火種,四處縱火。營里的兵勇從夢中驚醒,紛紛奪門而逃,但被起義者的吉林炮、毛瑟槍一輪轟射,大刀長矛亂砍亂刺,兵勇大部分非死即傷,有三十余人被活捉,起義者把他們的辮子當場剪去。

天亮以后,另一路義軍在坪山、龍崗嘯聚千余人。領頭的先鋒官黃耀庭,是沙頭鄉(xiāng)下沙村人,三合會首領,已加入了興中會。江公喜,新安本地人,外號“盲公喜”,他率領一隊人馬,主攻新安縣和虎門。黃閣官,也是新安本地人,三合會首領之一,沖鋒陷陣,最為勇猛。這些起義者打著青天白日旗,一路高呼:“大家莫慌,我們是來抓四由哥的!”直撲鎮(zhèn)隆。沒人知道“四由哥”是何方妖孽,連會黨分子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大家一起亂喊亂叫,制造恐怖氣氛。鄉(xiāng)民果然嚇得驚慌失措,紛紛傳言:“三洲田反賊亂了,一伙‘紅頭’造官府的反了!”也有膽大的人,跑到村口路邊看熱鬧。

義軍一舉占領了歸善縣城,準備與黃福一路會合后,便殺向廣州。他們在香港的西文報紙上發(fā)表公告,表明他們和義和團是毫不相干的,“一俟革命成功后,即當開通中國,與各國通商”。義軍呼吁英、美、日各國助成革命義舉,否則置身局外,兩不偏袒。但這時鄭士良從香港趕來,帶來了不好的消息,臺灣的軍火無法運到。黃福一路不得不變更計劃,改途向廈門前進。

孫中山寫信給一些有影響力的漢人官紳,試圖爭取支持。他激情洋溢地寫道:“今日事機已發(fā),禍福之間不容發(fā),萬無可猶豫,且清廷和戰(zhàn)之術俱窮,四百州之地,四百兆之人,有坐待瓜分之勢,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以毅然命眾發(fā)之?!钡珱]有得到回應,沒人相信這些草鞋能成什么大事。孫中山也沒有籌到軍火。負責購買軍械的日本人竟卷款潛逃。清軍的援兵卻源源不絕,開赴惠州。義軍曾經(jīng)想開往福建,但臺灣的日本總督也改變初衷,拒絕提供幫助,甚至不讓孫中山入境。孫中山懊恨地說:“如果我有洋銃萬桿,野炮十門,則取廣州省城如反掌之易。廣州既得,則長江以南就是我們的囊中物了!”

但他既沒有“洋銃萬桿”,也沒有“野炮十門”,只有一股堅不可摧的革命精神。義軍雖然死傷了七八百名兄弟,但幾乎沒有打過一場敗仗,一路出坪山圩,過佛祖坳,飛越淡水,直逼汕尾,隊伍擴大到兩萬多人,卻因為預訂的軍火落空,竟至離弦之箭,也不得不戛然止步。黃福把隊伍就地解散,自己黯然返回南洋。其他各路義軍的結局也都一樣。

義軍下山捉“四由哥”時,民眾并不了解他們的宗旨,以為不過又是一場歷朝歷代見怪不怪的“反賊亂”,但僅僅十年之后,全國革命風潮,波興云涌,勢不可當,最后推翻了兩千多年的皇權專制。這一場革命大風潮的源頭,乃起于三洲田的青蘋之末。1924年發(fā)表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稱:“中國之革命,發(fā)軔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顛覆君政?!彼^“盛于庚子”,確認了三洲田起義在“顛覆君制”革命中,承前啟后的位置。

辛亥革命之后,孫中山派人到三洲田,慰問參加首義的革命先驅和烈士家屬。黃福那時已經(jīng)回南洋去了,最后死在南洋;黃耀庭在中華民國成立后第二年,在鄉(xiāng)下被人毒死。這些為建立民國而出生入死的新安人,后來的結局,大都默默無聞,歸于沉寂。不過他們的名字,是不會被歷史輕易淡忘的。

孫中山在三洲田建立了一所學校,以資紀念。孫中山哲嗣孫科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庚子革命首義中山紀念學校”。1958年,因為挖三洲田水庫,全體村民遷到水庫兩邊的新村,紀念學校也隨遷到新址,改名為三洲田學校。1982年深圳市政府在三洲田村重建“庚子革命首義中山紀念學校”。

深圳鹽田:辛亥革命出發(fā)地
深圳鹽田:辛亥革命出發(fā)地
深圳鹽田:辛亥革命出發(fā)地
深圳鹽田:辛亥革命出發(fā)地
深圳鹽田:辛亥革命出發(fā)地

1999年水庫水枯,淹沒多年的三洲田村故址,竟得以重睹天日。民宅殘基、禾坪、道路和學校遺址,歷歷可辨,但首義祭旗的地方,則早已不復存在了。好在馬巒村的羅氏大屋,至今猶存,是一座面闊80米,進深25.5米的客家圍,以三合土夯筑圍墻,里面建有三橫三縱的排屋,中間是羅氏宗祠,在圍屋的西北角和東南角均建有碉樓。當年,部分義軍就是從這里出發(fā)的。

2001年,深圳市投資1342萬元,在小南山興建“孫中山庚子首義雕塑公園”。公園內(nèi)安放了“打響第一槍”“激浪滔天”“海外聯(lián)絡”“臺北議事”“籌備槍支”“槍械訓練”“祭旗起義”“沙灣大捷”“海外急電”“突出重圍”“懷念戰(zhàn)友”“梅沙捐軀”和“烈火重生”等十幾組大型情景雕塑和一座紀念碑。這項工程,從2001年破土動工,直到2013年建成開放,整整花了12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