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怒砸秦檜像的人,其實根本看不懂!

這個春節(jié)假期,電影院也復蘇了。在春節(jié)檔上映的6部影片之中,張藝謀導演的《滿江紅》累計票房達到30億元,排了頭位。

不過,盡管《滿江紅》的票房收入賺個盤滿缽滿,但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卻備受不少影評人的質疑,尤其是結局的設計引發(fā)了連番吐槽。

▲雷佳音飾演秦檜,圖源網(wǎng)絡

▲雷佳音飾演秦檜,圖源網(wǎng)絡

岳家軍舊部策劃刺殺秦檜,前赴后繼死了一堆義士,明明眼看就要成功了,最終卻要放過他,理由是要他活著遺臭萬年;《滿江紅·怒發(fā)沖冠》不止被改成了岳飛的臨終遺言,而且居然是通過秦檜(替身)之口傳遍天下;而秦檜(替身)帶領幾千士兵背誦《滿江紅》,居然抑揚頓挫,慷慨激昂,還成為了影片最煽情的一幕……

對于這部電影,除去在戲中的爭議,戲外的爭議就更是不少……

01

錯別字連篇的官方宣傳

制作方把《滿江紅》定義為古裝懸疑喜劇,盡管劇情是虛構的,但對于涉及的歷史文化還是應該力圖嚴謹,而在宣傳上應該尤其如此。

但是,在《滿江紅》官方的海報中,用繁體書寫的岳飛的《滿江紅》詞作卻錯別字連篇,一開始就把“怒髮衝冠”寫成“怒發(fā)沖冠”,后面更是接連出現(xiàn)了“沖”、“欄”、 “懷”、“時”、“與”、“滅”等多個簡體字,即便是草書也沒這種寫法。

看懂《滿江紅》的戲外之戲

▲圖源網(wǎng)絡

電影的官方微博,也顯然對“靖康恥”的理解出現(xiàn)了嚴重偏差。

?

▲圖源網(wǎng)絡

▲圖源網(wǎng)絡

靖康之恥,又稱靖康之禍,靖康之變、靖康之亂、靖康之難,是指公元1125年-1127年,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陷北宋首都汴梁,擄走徽欽二帝及皇族、后宮、官吏,及逾十萬首都平民的重大戰(zhàn)爭災難。由于汴梁城破于宋欽宗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因而得名。

所以,“靖康恥”中的“靖康”兩字應該是合在一起的名詞,就像“開元之治”“萬歷中興”那樣。但電影的官方微博用引號把“靖”拆分開,理解為“平定”,作為動詞,那就實在是貽笑大方了。

02

岳飛愛的究竟是誰的國?

不過,還是有不少觀眾對于電影《滿江紅》中涉及的歷史文化紕漏并不在乎,認為細節(jié)無關大局,重點是這部作品宣揚了愛國主義,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熱情。

甚至還有觀眾看完電影后,情緒激動,在河南周口太昊陵岳飛觀景區(qū)內(nèi),不顧工作人員勸阻,掀起遮蓋香爐的鐵板砸打秦檜跪像,高喊“還我河山”!

▲視頻源自水印

人類作為群居動物,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熱愛自己的國家,都是一種自然而言并且非常普遍的樸素情感。

家庭的凝聚力來自于血緣親情紐帶,家鄉(xiāng)的凝聚力來自于共同的語言文化習俗,而對于群體規(guī)模和領土面積更大,且更抽象的國家來說,其凝聚力的來源卻往往在不同的時代有很大的區(qū)別,這是由于其組織形態(tài)所決定的。

古代專制國家的凝聚力來自于國民對皇室的忠誠,近代民族國家的凝聚力來自于對民族的認同(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稱之為“想象的共同體”),現(xiàn)代法治國家的凝聚力來自于國民對憲法的認可。

看懂《滿江紅》的戲外之戲

▲圖源網(wǎng)絡

因此,在岳飛的時代,愛國實際上是和忠君是一體的,甚至可以說忠君是愛國的前提。

假使岳飛說:“我不愛趙家皇帝,只愛宋朝和宋朝百姓?!蹦且步^對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死罪。這也正是如此,盡管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哪怕再昏庸腐敗,當他們被金人俘虜后,南宋朝臣民還是要推舉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出來掌權——這也就是最后下令殺死岳飛的那位宋高宗。

看懂《滿江紅》的戲外之戲

▲圖源網(wǎng)絡

如若有百姓忍受不了趙家的統(tǒng)治,自己翻身做主人行不行?吉州彭友、李滿,虔州陳颙、鐘超,洞庭湖地區(qū)的楊幺、黃誠,就是想這樣干的,結果統(tǒng)統(tǒng)都被岳飛鎮(zhèn)壓下去了。

固然,我們不能要求九百多年前的岳飛有著主權在民的價值觀,但當我們把岳飛時代的愛國情感代入我們這個時代的愛國情感之中時,這又算不算是一廂情愿呢?

03

被誤讀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滿江紅》這部電影不但掀起了觀眾暴打秦檜跪像的愛國熱情,同時也引發(fā)了觀眾對《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很多人搞不清楚,“滿江紅”其實是詞牌名)這首詞的熱愛,乃至電影還未結束,就常常有年輕觀眾按捺不住胸中的滂湃激情,在觀眾席大聲朗誦起來。

?

▲視頻源自水印

不過,這首詞究竟是否岳飛所作,在史學界卻一直備受質疑。

岳飛被平反后,他的孫子岳珂就曾不遺余力地搜集其祖父的詩文,并將這些詩文編入《金佗稡編·經(jīng)進鄂王家集》中,但卻并沒有收錄這首詞。而在南宋至明朝之間很長一段時間,也未見有文獻提及或引用過這首詞。

直至明嘉靖十五年(1536),徐階為岳飛編了作品集《岳武穆遺文》,才收錄了這首詞,署名岳飛,這才開始廣為人知。

看懂《滿江紅》的戲外之戲

▲圖源網(wǎng)絡

但無論如何,從文學性來說,《滿江紅·怒發(fā)沖冠》還是一首非常優(yōu)秀的名作,用詞雄壯豪邁,筆力渾厚,結構嚴謹,一氣呵成。至今讀起來,仍然凜凜有生氣,其中“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句,更是千古箴言。

看懂《滿江紅》的戲外之戲

▲圖源網(wǎng)絡

同時,這首詞也是一個押入聲韻的優(yōu)秀范例。不過,如果像上面那些觀眾那樣,用普通話來朗誦,恐怕就很難夠充分領略到作者在格律音韻安排上的精妙用心了。

入聲是古漢語中的發(fā)音聲調(diào)。但由于宋朝之后,中國北方屢次受到金國、蒙古、滿清這些游牧民族的入侵和統(tǒng)治,北方方言的音韻、詞匯、語法有了很大的改變?,F(xiàn)代普通話以北方方言作為基礎,自然也和古漢語有了很大的差別,入聲的消失就是其中之一。

?

看懂《滿江紅》的戲外之戲

▲來源于《粵韻風雅誦》

幸好由于廣東地處南方,與中原有五嶺相隔,語言文化等相對比較少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響,所以對于很多古漢語的特征,粵語依然保留得很好。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里面的“歇、烈、月、切、雪、滅、缺、血、闕”,都是入聲字,用粵語讀就會比較短促,這才能充分表達出作者悲憤沉郁的情感。但如果用普通話朗誦,就難以體會到這種感覺了。

看懂《滿江紅》的戲外之戲

▲來源于《粵韻風雅誦》

大家不妨聽聽陳輝權老師用粵語朗誦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對比一下跟普通話來朗誦有什么不同?

近年有史學者考據(jù)認為,《滿江紅·怒發(fā)沖冠》這首詞其實是明朝人所作。

因為當時明朝也曾面臨著北方游牧民族瓦剌的威脅,甚至皇帝明英宗也在土木堡之變中被附俘虜,這就讓當時的知識分子很擔心,宋朝靖康之難會再次重演,故此偽托岳飛之名,用這首詞警醒腐敗的統(tǒng)治階層和麻木的老百姓。

若真如此,實在也不足為奇了。畢竟在文藝作品中,借古人之口來教育今人,其實亦屬歷史常態(tài)了……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評價電影《滿江紅》?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