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在昆明順利閉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話題在全社會熱度不減,恰逢此時,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在國內首次實現(xiàn)繁育珍稀鳥類角海鸚成功,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國內首例,長隆萬全準備收獲成功

據(jù)了解,此次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繁育的角海鸚雛鳥,自6月27日親鳥產蛋以來,經過39天孵化,于8月5日成功出殼,如今已接近百天。在父母和保育員的精心照料下,小雛鳥茁壯成長,可謂一天一個變化:9月中旬,小雛鳥成功褪去雛羽,換上好看的黑白色成羽;9月23日,第一次嘗試下水游泳,開始學習海鳥的本領;目前,小雛鳥已經有344克,接近成鳥的體重。

現(xiàn)場的游客驚喜發(fā)現(xiàn),成鳥和幼鳥的外貌并不一樣,雛鳥面色不如成鳥鮮艷,整體偏灰,而成鳥臉色則像個涂滿顏料的“小丑”一樣豐富,是因為等到角海鸚寶寶長大后面部顏色會逐漸鮮艷,尤其是成熟后進入繁殖季節(jié),角海鸚的喙將會變得更加鮮艷,但繁殖過后,它們的喙又會變得細小而黯淡。

角海鸚幼鳥

角海鸚幼鳥

為了順利保育角海鸚,在進入海鸚繁殖季后,長隆還為角海鸚準備了專門的繁殖巢。長隆專家介紹,海鸚長期保持著一夫一妻關系,雌鳥通常一次只產一顆蛋,而且特別執(zhí)著于在同一個地方筑巢與孵化雛鳥。因此,一個穩(wěn)定的繁殖巢會讓海鸚在未來的繁殖季更早地產蛋,并有更高的繁殖成功率,是長隆海鸚種群壯大的重要保障。

此外,由于這是國內首例角海鸚繁育案例,缺乏參考資料,使得長隆的保育團隊倍加小心。一旦雛鳥出現(xiàn)發(fā)抖及張口呼吸等現(xiàn)象,保育團隊就要自己摸索、調整育幼室內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以營造最適宜雛鳥成長的環(huán)境。這些寶貴經驗將為我國今后繁育海鸚種群提供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

亟待保護,海雀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據(jù)介紹,角海鸚與北極海鸚、簇羽海鸚共同組成了海雀科中最華麗的海鸚屬,之所以稱為華麗,是因為海鸚都長有鮮艷而寬大的喙,這是海鸚的獨特標志。華麗的色彩是求偶利器,只有在繁殖季,海鸚的喙才會呈現(xiàn)出橙紅色,這表示了個體的健康強壯,有助于求偶成功。而寬大的喙則能幫助海鸚叼住更多的小魚,用來哺育幼鳥、或者儲存起來。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海鸚的最高紀錄是一次叼住62條小魚,是名副其實的捕魚高手。

海鸚所屬的海雀科是個大家族,包括3種海鸚在內共計13屬21種。這些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海鳥大多與南半球的企鵝一樣,有著一身黑白分明的羽毛,一南一北兩類不同的海鳥卻擁有相近的外觀,不得不讓人感慨自然演化的神奇。與企鵝略有不同的是,至今尚存的海雀種群都保留了飛行的能力,同時它們的翅膀也適應了在游泳時劃水,可謂??针p棲。

角海鸚幼鳥

角海鸚幼鳥

雖然擁有與企鵝近似的外觀,但人們對于海雀種群的關注遠不及企鵝。憑借呆萌的外表,企鵝成為眾多水族館的明星動物,深受游客喜愛,不少人群呼吁企鵝保護,而海雀卻極少有人問津。

實際上,海雀的生存狀況并不樂觀,許多品種的海雀正在走向滅絕。如被稱為“北極企鵝”的大海雀,已于1844年滅絕。角海鸚與北極海鸚也因為被不少地區(qū)列入日常食譜而遭到過度捕殺,加之棲息地喪失及全球變暖引起的食物短缺等因素,種群數(shù)量大幅度下降。在冰島等地,人們發(fā)現(xiàn)曾經鋪天蓋地的海鸚如今已經稀疏起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再也無法在天空中發(fā)現(xiàn)海鸚那華麗而又可愛的身影。因此,海鸚及其他海雀種群亟待人們保護。

角海鸚幼鳥

角海鸚幼鳥

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一直專注珍稀動物保護及科普工作,于2018年引進角海鸚、簇羽海鸚、普通海鴉、厚嘴海鴉四種海雀科動物,著手保護工作研究,此次成功繁育角海鸚就是一次有力嘗試。長隆還通過展出與推送科普文章的方式,讓更多公眾看到了角海鸚與其他海雀的美好與珍貴,認識到它們都是自然中獨一無二的美麗生靈,關心了解它們的生存危機,從而提高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改善海雀生存狀況。

地球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與自然組成生命共同體。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長隆始終致力于珍稀物種保護,并堅信守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守護人類自己。未來,長隆海洋王國將繼續(xù)做好海雀種群及其他珍稀動物的保育工作,并充分利用海洋王國這一科普基地做好科普教育,呼吁公眾關注更多物種的生存危機,保護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