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了,勸你少吃瓜多喝湯!

立秋日

宋 劉翰

亂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立秋,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即夏去秋來,陽氣逐漸收斂,涼氣逐漸增多,萬物轉為收斂、聚攏?!对铝钇呤蚣狻分杏涊d:“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而這“楸”就是一種對秋天感知非常敏感的植物,葉子一落大家就知道秋天來了。在北宋時,女子和兒童都喜歡把楸戴在頭上,意思是可保一秋平安。

除了楸樹,還有梧桐也是”報秋樹“。古時候,宮里的人總會把這盆栽移入殿內,等梧桐落下太史官便高喊:“秋來了!“報秋的聲音便一個接一個地往外傳。

立秋到了,勸你少吃瓜多喝湯!

因此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意思是當人們覺得風吹過感受到涼意,早晨地上會有白霧出現,而寒蟬也開始鳴叫時,“立秋”就到了。

不過,立秋并不意味著高溫天氣就此結束,至少廣東地區(qū)仍然炎熱。在氣象學上,連續(xù)5天平均氣溫降到22度以下才能算是秋季的開始。顯然,一直三十多度的廣州仍在“盛夏”。

這是因為華南地區(qū)處于低緯度,太陽直射海洋,而海洋有吸熱慢放熱慢的特點,這樣大陸平均氣溫達到最高,夏季季風也是最強的時候。當副熱帶高壓覆蓋陸地時,氣溫悶熱,此時的狀態(tài)正是大家常說的“秋老虎”。

立秋到了,勸你少吃瓜多喝湯!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但對于仍然酷熱的廣東地區(qū)來說,此時進補還太早。因此,南方地區(qū)民俗一般是“啃秋”,就是吃西瓜。廣府地區(qū)的民眾喜歡煲湯清熱,潮汕地區(qū)的民眾則會炒菜茶,而客家地區(qū)的民眾會吃糍粑。

立秋,謹防“多病之秋”

因為目前廣東地區(qū)還處于高溫高濕的天氣中,謹防秋老虎發(fā)威,避熱納涼的同時,也要注意換季溫差。特別是早晚和一場大雨過后,溫差會加大,從室內到室外要適時添衣,這時候開空調的房間要注意溫度不要過低,睡覺時肩頸、腰腹的保暖。

此時要主要慎防傷風感冒,而且感冒還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老人以及心腦血管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抵抗力弱,進一步發(fā)生感染。

立秋到了,勸你少吃瓜多喝湯!

《管子》中記載:“秋著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鼻飪葢诜危卧谥緸楸瘧n,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因此注重潤肺去躁十分重要。

再加上秋天干燥,氣燥易傷肺,適當進行養(yǎng)陰潤燥,并進行一些增強肺部功能、肺活量的運動是非重要。例如太極、八段錦等緩慢且看中呼吸的傳統項目就非常適合老人或體質弱者。

外部干燥也容易讓身體體內水分蒸發(fā),身體缺水的情況下,血管比較脆弱。因此有胃部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飲食、規(guī)律作息,以免加重胃部負擔,導致病情惡化。

立秋還有句俗話叫:“秋瓜壞肚?!币馑际枪项惔蠖啾容^寒涼,吃多了傷脾胃。不吃瓜但可以多吃果,例如秋梨,止咳潤肺;龍眼,安神滋補。

立秋到了,勸你少吃瓜多喝湯!

立秋后,食咩好?

《素問·臟氣法時論》中提到:“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fā)散瀉肺?!币虼恕吧傩炼嗨帷?,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味甘多酸果蔬是立秋食療的重點。另外不吃過熱、過硬、過辣、難消化的刺激性食物,能很好地保護胃部。

這次立秋推薦喝土茯苓黨參元肉湯,配料需要土茯苓、茯苓、黨參、陳皮、元肉。

立秋到了,勸你少吃瓜多喝湯!

茯苓在《本草綱目》中載:“逐水緩脾, 生津導氣,平火止泄,除虛熱,開腠理。瀉膀胱, 益脾胃,治腎積奔豚?!逼湮陡实⑿云?,可入心、脾、肺、腎經,具有健脾安神、利水滲濕等功效,可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水腫及痰飲。

而陳皮具有健脾和胃,理氣燥濕。橘皮味辛苦而溫,氣味芳香入脾肺,功能具有健脾和胃,理氣燥濕的作用。還有元肉,即龍眼肉,含葡萄糖、蔗糖和維生素A、B等多種營養(yǎng)素,具有養(yǎng)心健脾、益氣補血、健脾和胃、營養(yǎng)肌肉的功效。

立秋到了,勸你少吃瓜多喝湯!

用這些材料和豬骨或老鴨煲一煲湯,在天氣無常的立秋,一家人坐一起喝上一碗無比愜意。

煲湯方法如下:

先把各種湯料洗干凈,然后豬骨焯水。湯料冷水下鍋,大火煮至沸騰后把豬骨放進鍋中,大火煲半小時后調至燈芯火再煲一個半小時即可,飲用前加適量鹽調味。孕婦禁用。

以上有關湯膳養(yǎng)生知識

由【御醫(yī)廚房】的池醫(y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