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俗語在內(nèi)地最早流傳而又最被廣泛使用的,就是“埋單”,但內(nèi)地人卻說成是“買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

?

同你啲外省朋友/同事講:系埋單!唔系買單!

?

而“埋單”為什么解作“結(jié)賬”?這就要從那個“埋”字說起了……“埋”字本無普粵之分,例如埋藏、埋葬、埋怨……不論什么省籍的人都是這樣說,但粵人不說“結(jié)賬”,偏偏說成是“埋單”,遂使人誤會,以為埋字乃廣東專有的方言;試問把賬單“埋藏”起來,從字面看,莫非是吃霸王餐,不付賬?

問題卻是,粵人叫埋單,他卻又付賬,那還不是廣東獨有的俗語方言耶?

這個誤會,乃由于廣東人沿用古語“埋數(shù)”而起。商人習(xí)慣在年尾盤點結(jié)算全年的收支數(shù)目,應(yīng)付的賬多少,應(yīng)收的賬多少,古語稱之為“埋數(shù)”,即是全部數(shù)目加起來。翻查辭典,埋字有一個意思解作“湊合”,那即是“加起來”。

廣東早年的餐館,客人叫一碟面,五元,伙記寫在一張單子上,再叫一碗粥三元,伙記又另外寫一張單;吃了四五種不同的食物,單子便有四五張,每張都有單獨的銀碼;付賬之時,客人叫“埋單”,就是請伙記把那幾張單子的銀碼加起來成為一條總數(shù),這就是“埋單”的真正意思。

?

同你啲外省朋友/同事講:系埋單!唔系買單!

?

“埋買”二字,發(fā)音近似,以語言溝通沒有大問題,彼此都聽得明白,但寫出來就有很大分別了,因為從字面來看,“買單”是用錢把單子買回來,有贖回欠單的意思,若然如此,為什么不干脆說“贖單”?但客人光顧餐館,并無欠餐館什么,買單就有點說不通了。

以前賣身為奴為婢,寫下的賣身契白銀十兩,贖身就要拿十兩白銀買回那張單據(jù),說買單就合理了。況且,在習(xí)慣上還有另一種買單,例如代公司買一些雜物,伙記憑買貨單向老板索回。因此,吃完餐叫伙記買單,廣東人就摸不著頭腦了。埋字亦有“合”的意思,例如做手術(shù)之后縫針,醫(yī)生要監(jiān)察傷口“埋”得是否理想,那個過程叫做“埋口”,即是傷口癒合的過程,若說成是買口和寫作買口,恐怕醫(yī)生也會啼笑皆非。

南北用字不同,如果是要寫給南人看,還是以寫“埋單”較妥,類似的文字毛病,也常發(fā)生在南方人身上,北方人“買單”可以寫作“算賬”,南方人的“算賬”,只有尋仇的意思,所以南方人甚少寫“算賬”二字,他們不懂算賬在北方人的習(xí)慣上,和語氣上的細(xì)微和輕重之分,南方人自知拿捏不準(zhǔn),絕對不敢對北方人輕言“算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