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珠江河面的闊度竟然有兩公里,北岸在如今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以南。晉代,惠福路所在還是渡口。唐代,江岸推到上下九、大德路、文明路一帶。到了宋末,江岸就推移到現(xiàn)在一德路、萬福路一帶。到了清代,珠江闊度仍有半公里以上。正因為這樣,從前廣州人將珠江喻為“海”,還有“大海”(黃埔波羅廟前一段江面)和“小?!?今文昌路一段江面)之分。所以,哪怕如今珠江已變得如此窄,過珠江的地道說法仍是“過?!?。
最初,“過?!钡慕煌üぞ叻Q為“橫水渡”,這是平民草根常用的舟楫,另外還有四柱大廳艇和沙艇等。橫水渡有篷,劃槳或搖櫓,艇家在艇尾安家,頭艙有數(shù)條木板,最多可坐十人,收費(fèi)最為低廉。四柱大廳則是在船身之上用四支柱撐起一個大篷,陳設(shè)豪華,行走平穩(wěn),屬于高端渡船。至于沙艇則是有篷,船身沒尖頭、兩頭鈍,艇中除了陳設(shè)講究外,還能提供飲食和住宿,船體比起前兩者要大。坐沙艇的人,就不僅僅出于“過?!钡哪康牧耍€有游玩的目的。當(dāng)然,沙艇費(fèi)用很高,不接散客,只提供包艇。這些過渡船艇家都是疍民,水上行走時,一般二人棹搖,一人在后面立起,多數(shù)以二人操兩櫓撐水,有時一人坐前面坐撐一櫓,有時前面加坐一人,而加用一支櫓。從前人力渡船航線發(fā)達(dá),到清代珠江河上有20多條航線。
直到19世紀(jì)末,機(jī)器動力的渡輪出現(xiàn),早在1908年廣州已有渡輪名為“花尾渡”,它是一只燒煤的蒸汽機(jī)火輪,再拖行一只無動力的大船,船上載人。之所以稱為“花尾渡”,是因為當(dāng)時為了區(qū)別不同主人家的船,被拖行的大船尾部會畫上各種色彩圖畫,這就是所謂的“花尾”了。后來,柴油機(jī)取代蒸汽機(jī),之前這種拖輪就慢慢變?yōu)閱误w的輪船。在1921年,廣州有了渡輪公司,叫“省河電船過海忠信股份有限公司”。不過蒸汽渡輪亦好,柴油機(jī)渡輪也罷,早期的機(jī)動渡輪都是木殼的?!拌F殼仔”是在1978年開始建造,這樣才有了如今退役的214。
214向我們告辭了,剩下的217孤獨(dú)航行兩個月后,也會退下來??傆X得舊物更具浪漫主義,然而珠江總要成長,渡輪的變遷還會繼續(xù),或者這就是這片“?!币嬖V我們的故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