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里面說“大特價”、“大贈送”、“大優(yōu)惠”,稱之為“賣大包”。那么這個大包究竟是什么包呢?

話說在上世紀20年代,廣州的茶樓競爭激烈。有一家為了招徠顧客,推出一種“抵食夾大件”的特色大包。這個大包有一個碗那么大,里面的餡料十分豐富,有叉燒、雞肉、燒肉、鴨蛋等等,每個只要二分四銀,一個包就能吃得飽,十分優(yōu)惠。當時有不少手頭不寬裕的人,都來幫襯這個大包來當飯吃,令這家茶樓生意十分興旺。

于是很多同行也有樣學(xué)樣,跟著一起“賣大包”,而“賣大包”這個詞,也就成了大減價、半賣半送的代名詞了。

據(jù)說,香港地區(qū)還曾出現(xiàn)過在大包里面塞港幣的做法,這個“大包”就實在是賣得大了,又吃又拿,雖然衛(wèi)生上恐怕有點問題,但有錢派市民當然不會介意,“排曬長龍”去幫襯。

而在廣州,當時著名的大同酒家還曾出過一副關(guān)于大包的對聯(lián):“大包易賣,大錢難撈,針鼻削鐵,只向微中取利;同父來少,同子來多,檐前滴水,幾曾見過倒流?!?/span>

讀起來笑中帶淚,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