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香港跑馬地天主教圣彌額爾墳場有一幅對聯(lián):“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據(jù)說這是來自查理曼大帝的老師所寫的拉丁文詩句,表達了人始終無法逃離死亡的現(xiàn)實,目的是告誡生者放下對生命長度的執(zhí)著,而要珍惜生命的過程……
記得在香港跑馬地天主教圣彌額爾墳場有一幅對聯(lián):“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據(jù)說這是來自查理曼大帝的老師所寫的拉丁文詩句,表達了人始終無法逃離死亡的現(xiàn)實,目的是告誡生者放下對生命長度的執(zhí)著,而要珍惜生命的過程。
在最近的清明時節(jié),我參加了兩次喪禮,一次是送別我同事的父親,另一次是送別我的舅舅。
同事的父親兩年前突然中風,進院后雖搶救過來,除意志還算清醒之外,全身卻動彈不得,甚至連話也說不出來,從此一直只能住院臥床,形如植物人一般痛苦。兩年來,同事亦為此不得不在醫(yī)院、公司、家之間來往奔波,耗盡財力和心力盡孝,但最終其父親還是因為器官逐漸衰竭而無力回天。
舅舅的肝癌則已是一早有病兆,但人越老了卻越變得煒疾忌醫(yī),直至癥狀非常嚴重了才不得不入院,稍有好轉(zhuǎn)就吵著回家不肯繼續(xù)檢查和治療,家人苦苦相勸亦是無效。直至最近一次癥狀加劇,不得已入院檢查治療已經(jīng)是晚期,結果還未來得及交代身后事就撒手人寰。
?
?
兩位老人家按照古人的標準也已到了古稀之年了,加上身邊親戚朋友亦早有心理準備,大家進行送別儀式時雖覺悲戚,但尚能以平常心視之。
?
以前的人們,常說“除卻生死皆閑事”。但慢慢隨著年齡和閱歷的成長,卻發(fā)覺生死也未必算是大事——生死之事往往非人力所能改變,即便再多的焦慮和悲傷,你又可以改變些什么?
?
在香港跑馬地天主教圣彌額爾墳場有一幅對聯(lián):“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 據(jù)說譯自查理曼大帝的老師所寫的拉丁文詩句(Quod nunc es fueram, famosus in orbe, viator, et quod nunc ego sum, tuque futurus eris.),表達了人始終無法逃離死亡的現(xiàn)實,目的是告誡生者放下對生命長度的執(zhí)著,而要珍惜生命的過程。
?
而中國北宋詞人晏殊也曾在《浣溪沙》中寫道:“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意即與其徒勞地思念過去的人,因風雨搖落的花朵而傷懷,不如實際一些珍惜眼前親友的情誼。
?
看來在無論東西方,盡管表達方式不一樣,但對于人生哲理的探索還是殊途同歸:相比起生死來說,珍惜當下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
逝者已矣,惟眼前之人與今日之事大有可為。惜取眼前之人,即便在下世未必相逢,至少亦不負今世之緣分;努力今日之事,既為前人彰顯榮耀,亦為后人留下美名。生生不息,便是對前人最好之紀念。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