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口,在廣州幾乎無人不知這個地方的名字,每天難記下有多少人與它匆匆檫肩而過。然而,如果你在地圖上找,就怎樣也找不到它的身影。即使來到這里,也沒有一條街巷叫”西門口”,或者能看見一座像門樓那樣的建筑物。這里,每天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地鐵站的旅人南來北往,行色匆匆;經(jīng)過這個地方的公交車,也總是擠滿了上下班的人。晚上,那家開了幾十年的回民飯店,霓虹閃爍,門庭若市。老廣州人都說,西門口曾經(jīng)是古老羊城的正西門。當(dāng)然,今日已不見箭樓高聳,不見旌旗搖動,那些已經(jīng)離我們遙遠(yuǎn)的景象,早被那歲月塵封了。
清代的西門口
要不是路旁小公園草木叢中露出的那一堵斑駁的城墻,引證了正西門隱約的歷史,我們真的也難找回古城這座城門星星點點的痕跡了。
雖然,看著身旁煩囂世界,古城墻默默無言,卻固執(zhí)地收藏著對城外西關(guān)一份曾經(jīng)的記憶。
站在古城墻頭西望,那就是羊城西關(guān)。
聽說,很久以前西關(guān)的每一天,是從西門口清晨開始的。
天蒙蒙光,郊外四鄉(xiāng)的花農(nóng)便撐著滿載素馨花的花艇,順著西濠涌來到西門口附近的埗頭,將滿籮滿籮的花擔(dān)到西城門下。
身住大屋深宅的富貴人家,自然有相熟的販客送花到后巷門外。而西關(guān)的小巷人家也喜歡用青瓷小碟擺放一兩碟芳香的素馨,點綴一下素淡的日子。于是,張家阿娥李家嬌姐和她們的姐妹們就會早早到西門口買回一捧素馨花。隨著她們走過,”嘚嘚噠噠”的漆花木屐聲在麻石街面輕敲,有三幾朵花跌落巷口墻角,淺淺馨香,熏醉了昨夜細(xì)雨洗過的橫街窄巷。
直至這天晚飯過后,月掛屋檐,巷口榕樹下的石凳和從家里搬來的竹椅,坐滿卷著生切煙或輕搖著葵扇的老少街坊鄰里,孩子們在巷口追逐,李伯終于調(diào)好弦音,略帶沙啞地唱起”涼風(fēng)有信,秋月無邊”陣陣晚風(fēng)中還似覺飄送著淡淡的花香。
不過,走出了這一段小巷風(fēng)情,或許,那條長長的石板街,會裝著不經(jīng)意地又將你引入西關(guān)故事的深處。望著前邊歲月漸遠(yuǎn)的背影,才知道西關(guān)不止有悠閑與安寧,也曾有過幾多艱難、辛酸,甚至還有悲痛。
幸好這一片土地,任珠江潮起潮落,用留下的沙泥慢慢堆砌的,年年月月的等待,衍生了西關(guān)人與生俱來的從容。
也記不清在哪一朝哪一代,廣州城建造了高高的城墻,把一片遍地水跡、長滿了蘆葦?shù)臑┩孔钃踉谡鏖T城外。由那天起,不管是來自中原破落市鎮(zhèn)還是邊陲蠻荒之鄉(xiāng),所有為著躲避饑餓和戰(zhàn)亂涌來的貧民,統(tǒng)統(tǒng)被放逐到城外的這片土地,與江潮退后剩下的驚飛水鳥零落蘆花作伴。誰也知道,即使點燃了怨言與嘆息,也煮不開從家鄉(xiāng)背來那口小鐵鍋里的水。于是,他們趁著晨光,搭間蘆棚,開個小鋪,還買來一串大紅炮仗,燒得霹靂拍啦地響,從從容容地安家立業(yè),做起最初在這里筑夢的西關(guān)人了。
又過了多少年年歲歲,西關(guān)河涌縱橫,街巷密布了。長街被一家又一家小商鋪擠逼得彎彎曲曲,店鋪伙計吆喝叫賣聲遮蓋了百丈外的珠江潮聲。
那天,滔滔江水接來了一艘三桅帆,靠泊在帆影蔽日、人聲鼎沸的繡衣坊碼頭。幾十個紅須碧眼的”番鬼佬”,抖落一身帶著咸澀味的海風(fēng),興沖沖地穿過喧嚷的人群奔向正西門。然而,天朝大國官衙的一紙公告一個朱紅大印,無情地拒絕了他們。這些洋人無奈地?fù)u搖頭,嘴里嘮叨著只有他們才聽懂的話語。焦急和彷徨使這些異鄉(xiāng)人站在街頭,幾乎找不到著落。還是西關(guān)人把他們帶到歇宿的客棧,在油燈下,教會他們生意的門路,教會他們從商船搬下香料、瑪瑙、象牙、棉紗、煤油、香煙、火柴,買回清香的新茶、柔滑的絲綢、雅致的陶瓷和那些奇妙、溫潤的玉器帶上歸途。
當(dāng)他們腰纏萬貫的時候,威廉找來一方碑石,請石匠刻上”西來初地”四個唐字,立在他們剛來時呆站的那個街口,他要對后來者說:這是他們初到的寶地??上В跉q月煙塵中湮沒了。不過,威廉那一封用火漆封口、寄往大洋那邊的家信還珍藏他的子孫記憶深處,信中,他告訴妻兒:”在中國,我學(xué)懂了從容”。
如果說,曾經(jīng)留在灘涂上深深淺淺的腳印,多少還流露了些許無奈、些許宿命。那么,承受腥風(fēng)血雨襲擊之后,西關(guān)重現(xiàn)興盛,完全就是因為這一方水土不僅飄揚過素馨花香,還滋養(yǎng)了勇氣和堅強。
記得,尚可喜屠城,清兵殺至西關(guān)十八甫,熱血浸染了街石,尸骸堵塞了柵門,沖天大火吞噬了沿街的招旗熏黑了牌坊的石飾,一街繁華夢破碎了,只剩下幾縷裊裊青煙一陣陣難聞焦苦味。
本來以為,西關(guān)要在亂世沉寂了。誰知西關(guān)人蹌蹌踉踉地從還沒散去的硝煙中重新站起,提來一桶井水,擦抹著濺在鋪板上的血跡,搬去門前的斷梁碎瓦,大小店鋪又要擇日開張了。
并非他們輕易淡忘了血仇,也不是紙醉金迷令他們丟失了做人的尊嚴(yán)。只是,他們知道,從容地生存下去,是對殺人屠夫最大的蔑視。于是,他們默默將怨恨收藏在人心最深處。
從此,西關(guān)人世世代代都會對自己的兒孫講起”殺人十八甫”的故事。
夜靜更深時,巷陌的琴聲不再只有風(fēng)花雪月,窗外滿地月色也多了幾許凜然。
經(jīng)歷了一次大悲大痛,西關(guān)人的生命也就變得澄澈了,更覺人間煙火的親切,縱然紅塵俗世里有千般苦澀,他們?nèi)匀黄穱L出個中的香甜滋味。
阿佳和阿炳是晚景里的街坊,從小玩到大的”沙煲兄弟”。為了家中生計,阿佳在十三行一家小商行做”跑街”,阿炳到杉木欄拉”大板車”。每日天剛亮,阿佳穿上那件總是皺皺的、有點不合身的二手西裝,和穿著牛頭短褲、膊頭搭一條舊毛巾的阿炳一起走出晚景里,穿過楊巷,在長樂街口分手。一個往東到商行,一個往西去搬運杉木。
時辰鐘敲響當(dāng)?shù)囊宦?,已過中午一點,阿佳一個上午跑遍半城西藥房推銷藥品,已經(jīng)聲嘶力竭了;阿炳也用他的”大板車”不知來回拉運了多少車杉木梁板,弄得一身汗水。午后,他們不約而同來到街轉(zhuǎn)角那家”二厘館”,沖一壺粗梗山茶,叫兩碗鹵味飯或花腩飯,有時阿炳還來二兩”五加皮”。
飯飽酒足,把腳伸直放上橋凳,淡淡定定地飲一杯山茶,打幾個飽嗝,大半日的苦累,也就被頭頂那張拉扯布帳扇來的風(fēng)悄悄拂去了日子悠悠,盡管過得有些辛苦有些艱難,盡管看到洋行買辦木店老板餐餐大魚大肉,天天穿金戴銀,但是他們并無什么心事,淡然如一湖秋水,無波無瀾。
有時,他們在收工路上買一兩包”雞公欖”回到晚景里,小巷內(nèi)濺起陣陣欖香和弟妹的聲聲歡笑。這時候,便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光了,
這樣的日子,誰能說不也是從容的?
都說,當(dāng)今的都市是躁動的,人也是躁動的。腳步,總是匆忙地慌張地追趕著這座城市的節(jié)奏,人有些喘不過氣,變得脆弱了。于是,地鐵站天天聽到惡言的爭吵,煩了;過街的天橋也看得太多的欺詐買賣,累了
然而,當(dāng)你走進(jìn)西關(guān)地,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未曾改變。即使上下九也是囂聲層疊,即使司馬涌仍然一涌污濁,在陶陶居臨街茶廳里、在泮溪酒家湖畔柳蔭下,西關(guān)人依然氣定神閑,自在地燙杯嘆茶,笑談坊間瑣事;月光斜照西窗,深街陋巷依然傳來私伙局悠揚的琴瑟之聲,還有那一曲清唱《花好月圓》。
在這個風(fēng)起云涌的年代,難道他們竟然沒心沒肺地將自己置身世外?
不,不是的。西關(guān)人不過是少了幾分心浮氣躁,多了幾分沉寧寬容。世事萬千,在眼里,像浮云,像流水。
夕陽西下,我在西門口這一段古城殘墻旁流連,久久不舍離去,多想撿拾前朝留下的一顆遺珠,或者抄錄西關(guān)千年往事的某一個章節(jié)某一個片段啊。不過,回頭一想,不禁啞然失笑。那又何必呢?古城墻早已殘缺了,叢叢素馨也花落香消了既然有春花秋月,既然有滄海桑田,于是,朝代更替,生命輪回,萬物幻變是自然而然的。唯一不變的,或許只有西關(guān)人的那一份從容了。
我們只須記著西關(guān)人的”從容”,就足夠了。還何必苦苦去找尋一步步走遠(yuǎn)了的昨天、前天,去在乎它們的細(xì)節(jié),以及撒落一地星星點點的記憶碎片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場。作者:呂碩文,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古城墻頭望西關(guān)》http://m.csd7.cn/column/87026.html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