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強(1901—1942),原名宜仕,字少強(后以字行),號止廬,廣東南海人,天風七子之一。5歲起隨母親讀古詩,習國畫,母親刻意搜羅名人畫卷供他賞玩,提升他的藝術品味。后從黃少強劉博文學西洋畫,從此“愛畫入骨髓”。

為平民而畫的嶺南畫家黃少強

為平民而畫的嶺南畫家黃少強

黃少強

黃少強9歲那年,正是辛亥革命前夕,天下波詭云譎,大地風雨飄搖。有感于民間疾苦,畫了一幅《無告人》以表志。1919年,黃少強到廣州入博文美術學校研習西畫,從此“愛畫入骨髓”。次年到上海入審美書館師事高奇峰,次年又拜高劍父為師,既有西畫堅實的造型技巧,又掌握了熟練的筆墨表現(xiàn)能力,成為嶺南畫派折衷中西的成功實踐者。但這時他的作品題材,已顯示出與兩高的寫生有迥異之處,更致力于人物的描繪。后來他又至上海美術??茖W校隨劉海粟學畫,技藝日進。

1923年,他曾游歷廣西、江蘇、浙江、山東、山西等地,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觀察民間疾苦,“寫國家哀愁、民間疾苦”,為后來的畫作,積累了大量素材,在他的畫筆之下,出現(xiàn)大量販夫走卒、江湖藝人、茶樓侍女、農(nóng)夫工匠,甚至是殘疾無告的丐婦形象。

從1926年開始,黃少強專意從事美術教育和畫藝活動,先后在家鄉(xiāng)敦睦小學任名譽校長,在佛山秀德小學、佛山市立美術學院、南海師范學校、廣州培桂中學、廣州第一中學、嶺南藝苑、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等14間學校任教。又與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趙少昂在溫良里畢公巷合辦“嶺南藝苑”,傳授畫藝,培養(yǎng)了不少藝術人才。

為平民而畫的嶺南畫家黃少強
為平民而畫的嶺南畫家黃少強
為平民而畫的嶺南畫家黃少強

黃少強的畫作,在20世紀20年代,已以“民間畫”在畫壇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其中《塵榻空留》《窮途自賞》入選1929年的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是展品中僅有的中國現(xiàn)代人物畫作。在他1929年創(chuàng)作的一件立軸作品中,鮮明地反映出他的藝術特點,畫中連片的破爛茅屋一間一間連綿伸向遠方,和遠處迷蒙的山脈交織在一起。在房屋的環(huán)抱中,一棵大樹高聳云天,屋前一輛停著一輛推車和一位正在吸旱煙的勞作者。作者運用斜線構(gòu)圖來組織畫面,使畫面顯得疏落有致,不煩亂。人物衣紋的刻畫,用筆圓潤細勁,剛中帶柔。衣服的著色不再是傳統(tǒng)的平涂式處理手法,而是運用渲染的方式使其服飾中增添有光影、體積、層次感,間接增加了人物本身的立體感。

這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畫家是心懷人道主義精神,將關注點定位在下層社會;表現(xiàn)下層人民的疾苦,同情他們的生活。同時也是對上層人士腐朽奢華生活的譴責,對于當政者的有力鞭笞,是一幅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秀作品,作者也是一位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畫家。

為平民而畫的嶺南畫家黃少強

除了描畫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之外,黃少強還刻畫了不少佛教故事人物畫。羅漢、觀音的形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他在1933年、1939年創(chuàng)作的兩幅宗教題材作品,映射出的仍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兵荒馬亂,人民生活水深火熱,宗教的向善力量,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內(nèi)心得以撫慰。羅漢、觀音都是一些寓意吉祥的宗教人物,借他們的形象來表達拯救人類的心聲。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黃少強在南海師范執(zhí)教,立即組織抗日宣傳隊,親自率領赴西江一帶作宣傳活動。1932年,廣州舉辦“國難畫展覽會”,黃少強的《洪水圖流民圖》以描寫國愁家恨,評為全場之冠。有人以兩千銀元購藏,黃少強把此款全部捐出賑災。并聯(lián)合美術界同仁,舉辦籌募寒衣慰勞抗日將士大型畫展,全部所得捐給抗日前線。1934年在廣州舉辦了“黃少強個人民間繪畫展覽會”。

1936年,黃少強與畫家周一峰、何漆園、趙少昂、葉少秉等,在廣州市立美術專業(yè)學校執(zhí)教期間,經(jīng)常在惠福西路得心茶樓相聚雅集,交流繪畫心得,切磋畫藝。黃少強在通寧道10號的家中設立“民間畫館”和成立民間畫會,提出“到民間去”“譜家國的哀愁,寫民間之疾苦”的口號,代表作有《血之源泉》《孝丐》《農(nóng)家婦》《瞎販》《淞滬劫灰》《期等》《母子天涯》等,無不反映民間生活之艱辛。幾年之間,師生一起舉辦了十多次繪畫展覽,聲譽遍南方各地。

為平民而畫的嶺南畫家黃少強

1938年廣州淪陷,黃少強遷居香港,成立“歲寒畫社”以明堅貞之志,并在港舉辦抗戰(zhàn)畫展18次,所得的款悉數(shù)捐出,救濟難民。香港淪陷后,黃少強回到廣州閉戶課徒。因堅決拒絕加入日偽的“華南美術協(xié)會”,1942年避居佛山,不幸在家鄉(xiāng)遇擄,獲釋后憂患成疾,于同年9月7日去世。

黃少強的畫作,悲慨百端,反抗精神激越,對國勢日危、民不聊生的苦況,有深刻的揭露,寫下了一幅幅血淚的控訴圖,描繪了當時被剝削壓迫的人之坎坷遭遇和心理狀態(tài),以及社會上的形形色色的丑惡相,筆鋒犀利,表現(xiàn)力很高。劉海粟為其弟子黃少強題畫集贊語道:“曾經(jīng)為了神與王公而制作的藝術,現(xiàn)在恐怕到了為平民而制作的時代了。代表這新時代的作家有一人,便是門人黃少強?!?/span>

黃少強一生困苦顛連,郁郁不得志。遺作刊行有《畫?!贰吨箯]民間疾苦圖冊》《止廬紀游畫集》,著有《止廬題畫詩鈔》等。從1957年開始,其家人先后把黃少強的真跡無償捐給廣州美術館、廣東省博物館、佛山市博物館等機構(gòu)收藏。